"十四五"时期
退休、养老、社保会有什么变化? 人社部 6 月 30 日公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确定了路线图 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规划提出,按照小步调整、弹性实施、分类推进、统筹兼顾等原则,稳妥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规划还透露一组数字: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十四五"期间新退休人数将超过 4000 万人,劳动年龄人口净减少 3500 万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现行法定退休年龄是男职工 60 周岁,女干部 55 周岁,女工人 50 周岁。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延迟退休政策屡屡被提及,已经被写入"十四五"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 人社部副部长游钧今年 2 月份曾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当前退休年龄总体偏低问题十分突出,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在建国初是 40 岁左右,到 2019 年已经提高到 77.3 岁。城镇居民人均预期寿命更高,已经超过了 80 岁。 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 规划提出,逐步提高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提高企业年金覆盖率,规范发展养老保险第三支柱,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修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十五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也就是说,目前领取基本养老金最低缴费年限是 15 年,未来或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 社保待遇水平稳步提高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其中包括,法定人员应保尽保,实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失业保险省级统筹,工伤保险省级统筹更加完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基金运行安全平稳。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 95%。补充养老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年金基金规模超过 4 万亿元。 2012 年以来,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从 7.88 亿人增加到 10.07 亿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从 1.52 亿人增加到 2.18 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从 1.9 亿人增加到 2.67 亿人。 人社部数据显示,企业职工月人均养老金从 2012 年的 1686 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2900 元左右。失业、工伤保险待遇水平稳步提升,全国月平均失业保险金水平由 686 元提高到 2020 年的 1506 元。 今年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实现了" 17 连涨",未来有望继续上涨。 规划明确,推进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调整,综合考虑物价变动、职工平均工资增长、基金承受能力以及财力状况等因素,完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待遇水平调整机制。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确定和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 促进新就业形态群体参保 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在 2 亿人左右,他们的社保问题如何解决? 规划提出,推动实现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由制度全覆盖到法定人群全覆盖,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积极促进有意愿、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以及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等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此外,探索建立多层次工伤保险制度体系。研究完善工伤保险相关制度及配套办法,以高危行业为重点,持续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工作。适应我国新业态用工特点,制定职业伤害保障试行办法,推进平台灵活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 也就是说,未来随着职业伤害保障的落地,外卖骑手等人员将不再在社保外"裸奔"了。
Copyright © 2017 河南原赫电力销售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8031130号 技术支持:中域在线